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对话农业:产能去化超预期下的困境反转(2)

来源:农业展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此基础之上,另外生猪包括农产品都是周期品,周期品本质都是向死而生的,要做到的不是个体不差,而是比别人更不差,即业里面只要做到不是最差的

在此基础之上,另外生猪包括农产品都是周期品,周期品本质都是向死而生的,要做到的不是个体不差,而是比别人更不差,即业里面只要做到不是最差的20%,就能“剩”者为王。所以我们应当在贝塔策略上进行选择,阿尔法上只要不选最差的20%就可以。

关于猪周期的风险问题,我们认为集中于供需两方面,所有的价格问题都是边际供需的问题。首先,供给端的出清不及预期的风险。需要明确的是不及预期是指针对市场的预期,但目前市场预期不高,定性上看是不足,定量上看很多投资者认为是百分之八点几,如果实际去化比这还差,那会是不及预期的,会是一种风险。第二是需求端,需求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但是如果出现持续的超预期衰退以及影响猪肉消费的疫情事件导致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产生质疑,这也可能推迟猪周期。总体来看两种潜在风险发生概率都较小,一方面市场预期已经足够低,低于预期的概率是较小的;另一方面需求端出现上述影响的概率同样较小,这是生猪作为to C的刚需品的基本特征。

·供给周期决定方向及弹性,但更应该着眼于供给出清的确定性和持续性。生猪类股票遵循经典周期股特征,但周期围绕价值表现,PE只是周期表现形式,我们更偏向于净资产相关估值指标来判断方向,比如头均市值、PB,不论盈利高低,最终会收敛至社会平均回报率,通过头均市值等可以更好地反应企业的实际价值。成长属性方面,生猪板块投资逻辑的本质在于低成本扩张,低成本供给主体取代高成本供给主体,以市占率提升的形式不断累积来创造价值,非瘟疫情以来,成本方差进一步放大,使得生猪板块的成长性属性更加突显。所以,从投资视角来看生猪板块,其正在周期属性的基础上走向成长。

因此,我们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上述两个角度分别对应的投资主线分别是生猪板块和受益于涨价的农产品生产企业。

第二是亏损和现金流恶化情况。目前行业处在深度亏损的状态,企业现金流枯竭。从亏损的角度看,即使近期猪价有所上涨,目前每头生猪仍亏损超300元,去年甚至出现不短时间每头亏损超700元的情况,这是远大于历史周期的。从现金流的角度看,企业现金流枯竭,但也存在明显分化的特征,低效养殖户本轮猪周期中的成本比高效养殖户高很多,大多数低效养殖户养殖户去年的亏损额超过前两年盈利,行业里面的资金紧张程度肯定是比市场想象的大的。

钟凯锋:

黄维驰:农业板块上,最推荐哪个方向的哪些公司?具体的投资逻辑和推荐排序是什么?

目录

关于农产品问题,我们前期提到全球农产品升温的问题背后主要是三个原因,气候问题(南美地区农产品产出下降)、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传导导致农产品价格升高以及农产品燃料需求提升的消耗问题、俄乌战争和国内疫情春播影响。这三个原因导致2022年整体全球农产品供应压力可能偏大,走入下半年可能会再度体现出来。那么对国内的影响,主要是饲料、油料相关农产品,由于对外依赖度相对高一些,因此有跟随全球出现价格上涨的压力。对海外而言,主要是全球通胀中枢抬升和新兴市场社会不稳定性的增加。

就种业的投资机会而言,我们认为种子安全是表象,其本质是粮食安全的问题。根本的出发点在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我国7%的耕地养活着20%人口,虽然口粮是绝对安全的,但如果把畜牧业考虑在内,我国的自给率大概是70%,仍存在一定对外依存空间。我国的粮食储备一直是全球最谨慎的,这体现在库存的消费比常年数倍于国际的平均水平。但是基于底线思维以及外部不确定性不断冲击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地被提起,并且有边际提升的现象。粮食安全本质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空间可能不是很大。藏粮于技包括生产模式、劳动力、投入品等方面,化肥和农药曾经对我国生产效率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它们的边际作用向下;而种子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种子要素贡献提升所带来的空间就是落脚点。向下演绎,投资机会集中在良种端,分为技术驱动和制度驱动两方面,技术方面集中在以转基因为代表的技术,细分行业龙头会迎来行业扩容以及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会带来市占率扩容的红利;制度方面,目前国家投入了更多的主观的关注以及客观的资金等资源配置,保障良种不被劣种驱逐,所以一些能够真正培育良种的公司有望迎来成长。


文章来源:《农业展望》 网址: http://www.nyzwzz.cn/zonghexinwen/2022/0526/1078.html



上一篇: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31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将达到
下一篇: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

农业展望投稿 | 农业展望编辑部| 农业展望版面费 | 农业展望论文发表 | 农业展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农业展望》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